- A+
下载电子版,链接在文末处!
一、化学键
1、概念:
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2、分类
3、离子键
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成键实质:静电作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和阴离子的核外电子与阳离子的核外电子之间、阴离子的原子核与阳离子的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达到平衡)。
4)、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形成离子键。
5)、存在:所有的离子化合物中都有离子键。
4、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微粒:原子。
3)、成键实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对核的静电引力与核
间、电子间的静电斥力达到平衡。
4)、形成条件: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结合时,一般形成共价键。
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1、认识物质变化
2、化学键的存在形式
要分清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含义及表示方法,明确化学键的意义,要特别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例:BeCl2、AlCl3等都含有共价键,它们是共价化合物。
2)、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例:H++OH-=H2O,2H++CO32-=CO2↑+H2O。
3)、由两种共价化合物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例:NH3+HCl= NH4Cl。
4)、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HCl溶于水,NaCl加热熔融等都有化学键被破坏,但都属于物理变化。
5)、用化学键强弱可解释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可解释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比较金刚石、晶体硅的熔点高低,要用化学键强弱来解释;而HF、HCl、HBr、HI中的化学键强弱只能解释其化学性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与H—X键的强弱无关。
三、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1)、概念:分子之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
2)、特点
a、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b、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化合物分子之间和绝大多数气态非金属单质分子之间。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微粒之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3)、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
例:熔、沸点:I2>Br2>Cl2>F2。
2、氢键
1)、概念: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2)、形成条件
除H原子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N、O、F。
注意:氢键通常是一个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的N、O、F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3)、存在作用
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四、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1、电子式
2、结构式
结构式就是把电子式中的共用电子对用短线表示,未成键电子省略不写。
例: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
1)、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往期回顾,一键直达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