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下载电子版,链接在文末处!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主族)的规律
1)、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二、元素周期律
1、内容: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具体表现
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元素除外)。
b、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小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c、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最高正价由+1→+7(O、F除外)、最低负价由-4→-1的周期性变化,且同一元素(主族元素)化合价有如下关系: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H、O、F除外)。
3.实质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5、金属性
1)、金属性表示元素失电子的能力。元素半径越大,越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2)、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减小,金属性减弱。
(2)、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增大,金属性增强。
3)、金属性决定
(1)、金属性越强,对应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2)、金属性越强,对应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3)、金属性越强,对应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越剧烈。
(4)、金属性越强,对应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6、非金属性
1)、非金属性表示元素得电子的能力。元素半径越小,越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
2)、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减小,非金属性增强。
(2)、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增大,非金属性减弱。
3)、非金属性决定
(1)、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非金属的氧化性越强。
(2)、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非金属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3)、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非金属与氢气的反应越剧烈,生成氢化物越稳定。
(4)、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7、由元素周期表归纳电子排布规律
a、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且小于8的一定是主族元素。
b、最外层电子数小于3的可能是ⅠA族、ⅡA族元素,也可能是副族元素、第Ⅷ族元素或零族元素氦。
c、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则该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d、某元素阴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则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对应的元素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对应的元素位于阴离子对应的元素的下一周期。
8、由元素周期表归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a、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等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氧、氟除外)。
b、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绝对值之差为0、2、4、6的主族元素依次位于ⅣA、ⅤA、ⅥA、ⅦA族。
c、非金属元素的相邻正价一般相差2,如氯元素正化合价有+7、+5、+3、+1;某些金属元素也符合此规律,如锡元素正化合价有+4、+2。
9、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预测元素的性质:常见题目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推测该元素及其单质或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
2)、启发人们在一定区域内寻找某些物质
在非金属区域寻找农药。
在金属和非金属得分界线处寻找半导体。
在过渡金属区域,寻找催化剂、合金等。
10、微粒(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1)、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若电子层数相同,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往期回顾,一键直达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