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总复习(24)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阅读次数: 2,893

  • A+
所属分类:我的化学

电子版链接,在文末。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

2、溶解平衡的建立

固体溶质textimage0.jpeg溶液中的溶质

(1)v溶解 > v沉淀,固体溶解

(2)v溶解 = v沉淀,溶解平衡

(3)v溶解 < v沉淀,析出晶体

3、溶解平衡的特点

textimage1.jpeg

4、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5、练习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所以可配制2.0 mol·L-1的Ca(OH)2溶液( )

(2)验证Fe(OH)3的溶解度小于Mg(OH)2,可将FeCl3溶液加入Mg(OH)2中,振荡,可观察到沉淀由白 色变为红褐色 ( )

(3)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sp(AgX)=c(Ag+)·c(X-),故Ksp(AgI)<Ksp(AgCl)( )

(4)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 ( )

(5)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不变 ( )

(6)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 )

(7)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溶解(或沉淀)速率都相等

②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增加难溶电解质的量,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③向Na2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则SO42-沉淀完全,溶液中含有Ba2+、Na+和Cl-,不含SO42-

④Ksp小的物质其溶解能力一定比Ksp大的物质的溶解能力小

⑤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H2SO4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

⑥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⑥

C、⑤   D、①⑤⑥

答案:

1、1-5 ✕√ √✕√ 6-7 ✕✕

2、C

二、溶度积

1、溶度积的概念

(1)溶度积常数: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用Ksp表示。对于沉淀溶解平衡:AmBn(s)⇌mAn+(aq)+nBm-(aq)    Ksp=[c(An+)]m·[c(Bm-)]n 。

注:与其他平衡常数一样,Ksp的大小只受温度的影响。

(2)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否生成或溶解。

当Qc<Ksp时,溶液不饱和,无沉淀析出,可加入该难溶电解质直至饱和;

当Qc=Ksp时,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当Qc>Ksp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2、Ksp的影响因素

(1)内因

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1)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Ksp不变。

2)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溶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Ksp变大 。

3)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含原体系中某离子的物质,平衡向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但Ksp不变。

3、练习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Ksp(AB2)小于Ksp(CD),则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 )

(2)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较小的沉淀也可以转化成溶解度较大的沉淀 ( )

(3)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sp减小 ( )

(4)溶度积常数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sp增大 ( )

(5)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sp不变( )

(6)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 )

(7)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则Ksp(AgCl)< Ksp(AgI) ( )

2、下列有关Ks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Ksp大的电解质,其溶解度一定大

②Ksp只与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与外界条件无关

③K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计量数次幂之积

④Ksp的大小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

1、1-5 ✕√✕✕√ 6-7 √✕ 2、 C

三、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利用Qc与Ksp的大小来判断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1)当Qc>Ksp时,就会生成沉淀。据此,可加入沉淀剂使某些离子以沉淀的形式析出,这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

例: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

注意

①、利用生成沉淀分离或除去某种离子,首先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其次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如要除去溶液中的Mg2+,可使用NaOH等使之转化为溶解度较小的Mg(OH)2

②、不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为使除去的离子在溶液中残留的浓度尽可能小,需要加入过量的沉淀剂。

(2)当Qc=Ksp时,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沉淀质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3)当Qc<Ksp时,就会使沉淀溶解。常用的方法有:

①、酸碱溶解法

加入酸或碱与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反应,降低该离子浓度,使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如难溶于水的BaCO3可溶于稀盐酸中。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

有些金属硫化物如CuS、HgS等,不溶于非氧化性强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如浓硝酸、王水等),其原理是S2-被氧化,其浓度减小,使沉淀溶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沉淀溶解。此法适用于那些具有明显氧化性或还原性的难溶物。

③、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

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适当的配位剂,使溶液中某种离子生成稳定的配合物,以减小该离子浓度,从而使沉淀溶解。如向AgCl中加入氨水,因生成[Ag(NH3)2]+而使AgCl溶解。

2、沉淀的转化

1)、沉淀转化的实质

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通常,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两种难溶物的溶解能力差别越大,这种转化的趋势就越大。

2)、实例探究

①往ZnS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CuSO4溶液可将ZnS转化为更难溶的CuS沉淀。

ZnS(s)+Cu2+(aq)=CuS(s)+Zn2+(aq)

②依据沉淀转化的原理,可用FeS等难溶物作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

FeS(s)+Hg2+(aq)=HgS(s)+Fe2+(aq)

③硬水中的Mg(HCO3)2在煮沸时分解为MgCO3,继续煮沸,MgCO3转化为更难溶的Mg(OH)2

④AgNO3溶液→AgCl(白色沉淀)→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Ag2S(黑色沉淀)。

3、练习

1、已知:Ag++SCN- ⇌AgSCN↓(白色),某同学探究AgSCN的溶解平衡及转化,进行以下实验:

textimage14.jpeg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①中现象能说明Ag+与SCN-生成AgSCN沉淀的反应有限度

B、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Fe(SCN)3+3Ag+ = 3AgSCN↓+ Fe3+

C、③中产生黄色沉淀的现象能证明AgI的溶解度比AgSCN的溶解度小

D、④中黄色沉淀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gI与KI溶液中的I-进一步发生了反应

2、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溶解度:MnS<PbS

B、MnS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nS(s)⇌Mn2+(aq)+S2-(aq)

C、Cu2+转化为沉淀的原理为 MnS(s)+Cu2+(aq)= CuS(s)+Mn2+(aq)

D、沉淀转化能用于除去溶液中的某些杂质离子

3、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其转化,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textimage19.jpeg

A、①浊液中存在平衡:AgSCN(s)⇌ Ag+(aq)+SCN-(aq)

B、②中颜色变化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有AgI生成

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SCN更难溶

答案:

1、C 2、A 3、D

 


往期回顾,一键直达

19、高三化学总复习(19)之化学反应速率

20、高三化学总复习(20)之化学平衡移动

21、高三化学总复习(21)之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22、高三化学总复习(22)之弱电解质的电离

23、高三化学总复习(23)之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文件下载 高三化学总复习(24)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下载地址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ChemistrySi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